自主SUV只卖5万元 低价低质还能走多久?
2016-10-12 11:22:03来源:新浪评论数:
0
阅读量:6025

      回首十年来,中国汽车行业得到空前发展,从最初合资品牌独占鳌头,到现在自主品牌崛起百家争鸣,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,屡创销量神话。

      但热情过后,不容否认,大多自主品牌,尤其是自主品牌的SUV,“低价”依旧是核心卖点,许多厂商热衷低价入市,控制成本,制造用料低廉,最终导致的结果,就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,品控不到位,车主安全得不到保障。

       中国车市的粗放式增长,不仅让众泰等新兴车企混的风生水起,更别说北汽、东风等老牌国企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:北汽已经把旗下绅宝X25、X35和X65车型快速复制到了昌河和威旺品牌,东风风神的AX7也即将拉皮变身东风风度的MX5。推出新车频率之高之快,前所未见。

       这些系列不仅市场根基和产品结构不牢靠,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,保值率低,并且后期优化产品也及时跟上,反而大肆扩张渠道,一套底盘造出十几辆车,对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视而不见,最终导致安全隐患、售后服务等各种问题集中爆发。而为这些问题买单的,终究还是广大消费者。

      这样的行为,对厂商是“屡试不爽”,对市场是“饮鸩止渴”,对车主更是“谋财害命”!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哪些厂商和车型代表是走这样低质低价道路的:

北汽幻速S3

      幻速S3是北汽银翔的主力车型,北汽集团与重庆银翔合资成立北汽银翔,前者是北汽集团西南微面基地,后者为摩托车生产企业,原本计划生产微面,后转而“拉皮”改造生产SUV,也就是说,北汽银翔本身就是北汽为了赚SUV快钱的产物,定位于低端SUV市场的幻速S3就是最典型的“代表作”。

      幻速S3采用前置后驱,用的是微面底盘,且不能提供四驱系统,被不少人戏称为微面界的SUV”。当初卖的好,除了价格,还是价格。七座车型,幻速S3最低才五万多,对于身处三四线城市,预算不足的消费者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。你想,五万块买个途观、CR-V,够面子不?

      那么,幻速S3为什么能卖这么便宜?

      究其原因首先是平台通用,北汽集团旗下,从绅宝X65、X2,到威旺S50、昌河Q25、再到幻速S2与S3,这些看似不同系列不同车型的产品,其实都是同一个平台的产物,可谓“孪生兄弟”,多生孩子打群架,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低端低价产品所采用的策略,减少了大量研发成本,缩短了新车上市周期。

      其次幻速S3的发动机也是通过北汽老款4系发动机改造而来,1.5L、1.8L的自吸,高速动力输出一般,噪音较大,油耗经济性和同级发动机相较偏高。

      再次,由于幻速S3改造自微面平台而来,底盘搭载的也是微面的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+后五连杆非独立悬架的组合。非独立悬架系统“结构简单、成本低、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差”等传统都完全继承了下来,与正统SUV中采用的各类独立悬架或者扭力梁非独立悬架相比,舒适性有着明显的差距。更为致命的是,这种微面SUV重心变高之后,在快速过弯时,侧倾较大,容易引起侧翻。

      正所谓“一分价钱一分货”,幻速S3的性价比,正是以降低产品品质为代价换来的。

     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,2015年下半年,北汽幻速投诉销量比为3.26,排名第五,也是进入前十的唯一自主品牌。其中刹车泵故障、刹车失灵、偏软、变速箱异响、发动机漏油等等均是高发问题。不少车主在投诉幻速的变速箱、刹车都出现了如异响、发热、刹车刹不住等质量问题,有车主描述为:“那种想刹刹不住的感觉让我觉得每天都是在用生命开车”,十分惊悚。 

      在那个“不管好坏,只要是SUV都可以月销上万”的时代,幻速S3月销曾超2万辆,不过在经历2016年8个月洗礼,幻速S3的销量已经连续呈下滑趋势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跳水冠军”。可以说,低价车的出现是中国车市处于粗放阶段下的畸形产物,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制度、格局进一步完善,消亡,也是它必然的结果。

宝骏560

      在宝骏730大获成功之后,上汽通用五菱“趁热打铁”,以宝骏730为蓝本开发出了宝骏560,因为是同一平台的产物,使得这款“合资自主”的SUV拥有了优于多数主流自主SUV的2.75米轴距和7万出头的低廉起步价。

      宝骏560的诞生,正是迎合了消费者喜欢“空间大、配置多以及价格低”的心理,诞生以来销量一路走红,并且在三月份更是达到了4.2万辆的销量顶点,一瞬间让国人给它冠上了“黑马”、“神车”的称号。

      然而,6月“宝骏560被树撞碎,车主当场死亡”的新闻被爆出,在这次事故中,宝骏560的前保险杠、防撞梁、发动机舱、A柱、前挡风玻璃、横置高强度钢等等都被一棵树撞烂,虽然一起事故不能完全说明质量问题,但让人对其生产用料产生严重质疑,宝骏560的销量也随之下降。

      有句说得好:喜欢一辆车,可以有千万种理由,但放弃一辆车的理由,一个就足够——安全。毕竟,生死之外别无大事。

      眼看销量大幅度下滑无可避免,宝骏“病急乱投医”,急急忙忙的推出了“自动挡”,然而其所谓的自动挡搭配的居然是AMT变速箱,这种落后的变速器形式让人跌破眼镜,再次陷入了舆论的口水中。

      AMT,也称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,相较当下流行的手自一体变速箱,它有个很大的优点,就是“省钱”,其制造成本低廉,结构简单。由于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,因此换挡的顿挫感异常强烈,严重影响驾驶的舒适性。甚至还爆出宝骏的AMT变速箱传感器还存在安全隐患,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可能会接触不良,变速箱控制模块故障灯会亮起,导致空挡前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真是把驾驶员往火坑里推,拦都拦不住啊。  

      从发生撞树车身断裂被质疑强度不足,后又受刹车失灵、车辆异响等问题困扰。最后到智能手动挡车型召回, 宝骏560所面临的形势也会越来越严峻,一味想着争销量,争利润,当初这张用来标榜成绩的宣传海报,如今看来就是最大的讽刺。

长安CX70:

      长安CX70是长安商用旗下的第一款SUV,其以森雅M80为蓝本(前文的幻速S3也是基于此车型),再加上长安商用本身就是微面出生,“微面升级思路”也就水到渠成。CX70在制造上依旧逃不开微面的影子:发动机前纵置,后驱,后桥为整体式,可以布置七个座位,都是这类车型的特点,CX70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  CX70依然使用前置后驱的驱动方式,俗称后牙包的差速器总成十分明显,这种差速器总成受制于成本原因,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异响,对舒适度与安全性产生影响。CX70采用前置后驱就需要加装传动装置和后轮差速器,这两样一旦设计和工艺达不到要求就很容易造成异响甚至机械故障。要使前置后驱的车辆可靠性和舒适性都不输前置前驱车辆,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,而CX70照搬微面结构,在这方面成本无疑十分有限,最终效果的好坏就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  此外,CX70在动力方面采用的是老款的1.6L自然吸气发动机,目前主流自主紧凑型SUV很少全系采用1.6L自然吸气发动机。用这点动力驱动近1.5吨的车身,尤其是在满座7人外加携带行李的情况下,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十分吃力。

      此外,许多低价车为了凸显自己的高端,都喜欢在内饰上下文章,尤其是中控屏,似乎屏幕越大越有“科技感”,CX70号称有11英寸大屏,初一看甚至有特斯拉的赶脚,但实际使用才会发现,原来只有上半部分才是显示屏,下半部分是触摸按键区域,是无法显示内容的,这逗我呢?即使是纯大屏幕,生产成本也是低得可怜,远没有一个轮胎贵。大屏幕,不代表就是高成本和高逼格。

      同时,许多配置仅仅是而已,并没有达到“优”的程度,比如手机映射连接、多媒体控制等,实际操作十分不方便还有众多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。对于厂商来说,这些东西“唬人”就可以了,用户体验?能吃么以小见大,这也切实反映了大部分厂商制造廉价车的心态只要我有就好,用得怎么样是你的事。

一汽森雅:

      一汽吉林作为一汽旗下一家以微客、微卡为主打产品的企业,一直以来都是以“佳宝”系列面包车为我们熟知。但身处“得SUV得天下”的国内市场,一直没有踏上SUV红利的一汽显然也想打造属于自己的SUV梯队,再加上此前森雅S80让一汽吉林尝到了甜头,于是一一汽吉林新款10万以下SUV森雅R7就应运而生。

      随着森雅R7上市,从此,一汽轿车奔腾、一汽吉林森雅、天津一汽骏派,“三兄弟”都有了自己的SUV产品,一汽乘用车完成了旗下的SUV的布局,但与传统的正向发展的梯队不同,一汽在SUV生产上是“物尽其用,”森雅R7照搬奔腾B30的CA4GB16发动机,奔腾再根据森雅R7拉皮生产未来的奔腾X40, 更枉说森雅M80稍微改装,加个大包围,摇身一变而来的森雅S80。一汽美其名曰:“共享平台和车身架构技术”,实则来回救场,不断拼凑,只为在SUV市场分一杯羹。

      这样急着“拉皮换壳”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?由于在设计上没有严谨的考量,加上受限于成本与定位在安全配置上的缺失,造成了安全隐患。在今年C-NCAP的碰撞实验中,森雅S801.5L手动7座都市版仅仅获得了1星评价,尤其头颈部,胸部失分严重,对驾乘人员保护几乎为零。引擎舱吸能溃缩,前机盖向上卷起!前包围断裂脱落,挡风玻璃龟裂,翼子板变形;A柱变形,上顶梁柱变形,如此惨状,被称为“最不安全的车”毫不为过,与国内踏踏实实造车的自主品牌的实验结果相比,高下立判。

五年之内自主品牌死一半

      可以说,SUV的蓬勃兴起,救活了一大批早已在悬崖边上的国内车企盘活了一些国有资产,但是,随着消费需求升级,国人购车观念的改变,再加上SUV红利期的消退,这些仅仅依靠“低价SUV”苟活的车企都将面临出局。至于原因:产品设计借鉴他人、装配工艺不扎实、安全性能低下,只拼价格,让这些品牌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希望。

      可以预见,在经历了散件组装、深度本土化阶段之后,五年之内,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将走向国际化,并有全球化的自主汽车企业诞生,到时候考验的,是车企的资本、技术、管理、文化,以及企业管理模式和品牌文化,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。

      届时,这些低价低品质的车型在整个品牌的销售占到半数以上的车企,一旦市场风险有变将会自身难保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还不断有新品牌参与其中,比如斯威、汉腾等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,都将面临淘汰的风险

      永远记住,低价,可以是眼前救命稻草,但也终究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      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“同一平台、廉价”的车型?这个问题,一句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”显然无法准确回答。诚然,四五线消费者对车型价格很敏感同时又对车辆的多用途有需求,这个客观存在的市场孕育了廉价车型。

      但是,凡事都需要底线,保证驾驶安全和产品品质,就是底线,这些车受限于成本,不是采用廉价材料就是阉割配置,有了一个平台就“一招鲜吃遍天”,整天想着“造壳、换壳、卖壳”,而不着眼于精进核心技术,只看到眼前利益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低端起步不是错,但只有保证了质量,积累了经验,然后慢慢向高端渗透,这次才是自主品牌车企应该追求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之路,而不是仅仅依靠廉价低质赚快钱的歪门邪道共勉吧。




关键词: 汽车质量
分享:

发表我的评论